困惑與人生,孿生來到人間,直至死亡降臨的一刻。
人為什么總是要把結果看得比過程重要?而等真得有了結果后,大多又持無所謂的態度不太珍惜了。這又是一種普遍的幾乎是真理的現象一直困擾著我,百思不得其解。想想周圍的人,那個不是這樣:小的時候,盼望快點長大,長大后又感嘆歲月無情,留戀逝去的童年;成年后盼望早日成家立業,等成了家有了一份固定的工作,衣食無憂了,又覺得家庭不夠美滿、工作不夠稱心;經過幾年的奮斗,有的人升了一官半職,有的人也掙了一些錢,可還是不如意,不是嫌官小、就是嫌錢少;等官也大了、錢也多了,還是不滿足,希望有朝一日成為最大的官、最富有的人……如此往復永無寧日,只有面臨死亡的那一時那一刻,才恍然大悟,原來“赤條條來,赤條條走”是真事;原來“一切都是身外之物”也是真話。可事已晚矣,只好帶著滿腹遺憾、愧疚、后悔和無奈,離開人世。悔不該不聽老人言,忙忙碌碌一生,終其兩手空空而去。因為人們對曹雪芹“縱有千年鐵門檻,終須一個土饅頭”的忠告總是不屑一顧,一笑了之,所以紅樓夢中人的命運,總是一一再現重演,無論是悲、無論是喜,無一例外,循環往復地演義。
有人說,人生就是這樣,沒有轟轟烈烈、曲曲折折、反反復復、起起落落就不算人生,所以,人生就是享受喜怒哀樂、起伏跌宕的過程。這話說起來容易,真正落實到行動中,恐怕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。但是仔細一想,幾乎所有人又都是在一步一步這么做……
又有人說,你這不是自相矛盾嗎?我也認為是自相矛盾的,簡單來說,正是因為有了矛盾才有物質的相互運動,有了運動生命才能得以維繼,地球才能正常運轉,萬物才能生長……試想,如果沒有了白天和黑夜、沒有了春夏秋冬的四季交替,人類能夠生存嗎?道理是不言而喻的,如果非要我舉例說明,那么就舉個爬山的例子。假如把人生比作攀登珠穆拉瑪,成功登頂是最終目的和結果,顯然不可能一覺醒來背上行囊就出發,再用數日時間完成登頂任務,這是不可能的事實。那么,我們就簡單地分解一下這個過程:第一,完成從童年到成年的成長過程;第二,完成必要的體能訓練和登山訓練;第三,制定詳細的登山計劃和必要的準備工作;第四,從大本營出發,建立四千、五千、六千、七千等營地;第五,根據氣象資料確定登頂時間后開始登頂;第六,從大本營出發,經過四千、五千、六千、七千等營地的休整,最終完成登頂任務……這只是一個外行的初步分析,其中遇到的問題是難以想象的,否則人人可以登頂了。據我的分析,有的人需用一生的時間來準備一次登頂,也未見得能夠如愿。因為在準備的過程中不是身體原因、就是氣象原因、或是技術原因等因素,使這個計劃擱淺或泡湯,最終只能做協助他人登頂的工作(如后勤工作、建立營地工作、技術保障工作等等),其實即使完成了一次登頂任務,你能說明他的意義有多大嗎?如何衡量這個登頂的意義?我說不出來,相信你也未見的能說清楚。那好,讓我們反過來看,如果說登頂的意義重大,那么大多的時間也是在做些準備的工作,你能說準備工作不重要嗎?不能!
人生如爬山,雖然登頂是目的和結果,但我們更多的時間是在做登頂前的準備工作,因為沒有周密細致的準備工作,登頂任務就無法完成,目的自然也就無法實現,當然更不可能享受到結果和成功的喜悅了。又有人說,終其一生的精力,為完成一次登頂任務值得嗎?我說值,因為你不是登這個頂,便是去登那個頂;不是為登山,便是為別得什么,如成名成家、為名為利、升官發財、出人頭地等等,最簡單的也是找個好工作,積累更多的財富,過舒心的日子等。如此這般,與登山無太大區別,不同的是,準備工作不太一樣,或者說完全不一樣,但沒有準備的過程,哪怕最最簡單的生存的目的也是無法實現的,比如填飽肚子等。
人生就是一個過程,一個漫長復雜而艱難的過程,每走一步都是這個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,不管是喜是悲,不論酸甜苦辣,甚至千辛萬苦、千難萬險,最終只有一個結果,完成由生到死的輪回,不同的也只是在這個過程當中,不同的經歷罷了。著名作家托爾斯泰在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里說過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”,這句話雖已耳熟能詳,路人皆知,但能把它靈活用運到自己生命的每個過程,還需要一件件切身經歷才能體會到它的真正含義,這就需要用耐心慢慢等待生命中每個過程的來臨,進而去感受和體驗它的可信與正確。
熱門專題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