到以色列走了一趟,最大的感觸感染是知道猶太工資什么在歷史上遭那么多魔難,卻依然再接再厲,奮進前行?“不抱怨,向前看”,是他們民族的性格。不管碰到什么艱苦挫折,都依然如故地努力進修、勤奮工作、好好生活、賡續創造,頑強生活下來……
據說幾千年前,猶太人便輾轉在地中海岸這塊地盤上,但開始老是抱怨土瘦地薄、氣象干旱、沒吃沒喝,遭到上天的處分。后人吸取慘重教訓,才學會了不抱怨、向前看。現在,他們還常說這兩句諺語:“事實就這樣”,“明天會更好”。
切實其實,“事實就這樣”,抱怨也沒有用。抱怨如同陰霾,會蒙蔽你的眼睛、灰暗你的心情、湮沒你的認知。同樣一件事,抱怨不抱怨,結果大不一樣:
一杯糖水喝了半杯,有人會抱怨“哎呀,只剩下半杯了,遺憾啊”;但也有人高興地說:“我已經享受了半杯,還有半杯再慢慢享受。”
人生到了半百,有人會抱怨說“哎呀,時日無多了,恐怖啊”;但也有人樂觀地說:“我已經享受了半輩子,還有半輩子再慢慢享受。”
某臨盆鞋的公司派人到非洲一片未開辟的地盤考察市場,有人會抱怨說“哎呀,那里沒有一小我懂得穿鞋,看來無望啊”;但也有人眼光獨到地說:“那里沒有一小我懂得穿鞋,這就是最大的商機。”
抱怨就像毒癮,一旦染上,就脫不了身:抱怨時運不濟、抱怨上天不公、抱怨引導不用、抱怨同事不和、抱怨社會不好,甚至抱怨爹媽沒給自己長個好臉蛋、抱怨前世沒讓自己投胎到有錢人家。一副苦瓜相,滿腹愁心腸,活得其實別扭……然而,再抱怨、再不滿,也改變不了事實,只能加倍重你的陰暗心理,消磨你的人生斗志,使你學無長進,事無所成,即使有良機扣門,也無力抓住。
生活本來就是一個多面體,事物老是頓挫頓挫、禍福相依、正反互轉。暴風雨過后必定是藍天白云、風和日麗;冬去自然春來、雪后兆來熟年;“月有陰晴圓缺、人有夙夜遲早禍福”;樂極生悲、枯木逢春;上帝對你關了一扇窗,又會給你打開一道門;條條大道通羅馬;在你進步的路上,既有坎坷荊棘,更有山川美景;泥土下埋著墳墓,但墳墓上卻盛開鮮花。為什么偏偏只看到負的壞的,看不到正的好的?
既然“事實就這樣”,你何必不換一種人生立場,變抱怨為愿望,變不滿為奮發?當你徹底拋棄了抱怨,便徹底拋棄了包袱拋棄了負累,便會認為輕松愉快,認為身輕如燕、翅騰欲飛、春風劈面、神清氣爽,人也變得年輕有活力。這時刻,你明眸亮眼,會看到“明天會更好”,從而把精力集中于努力進修、耐勞工作、總結經驗、賡續進步上,永遠讓正能量主宰身心。
這樣的事例習以為常。遠的不說,比來熱播一部片子叫《中國合股人》,說幾個年輕人在國外拼搏,開始累遭不順,也是抱怨連天,惶惶弗成終日。后來把抱怨換成愿望,改人生立場為正視現實、奮力進取,最后終獲成功。這應該有所啟悟吧?
所屬專題:熱門專題: